太极图说科判及注
4.1.1.2太极图说科判及注
甲、太极图说科判
一、形上四级
1、顺流而下(由本开末)
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2、逆流而上(摄末归本)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二、男女万物又名欲界(当第4、5二图)
1、欲界有情乃由五级所构成(密教缘起说)
(1)细身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性即太极)。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2)肉身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2、父母子女生生不息(显教缘起说)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按:一形上四级与二男女万物合则为法界五级也。
三、人道
1、灵秀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2、形神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3、三业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四、立人极
1、工夫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
2、德福一致
(1)圣人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2)君子小人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五、赞易标宗
1、立三才共业世间法为主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知死生自业出世间法为主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3、赞叹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乙、太极图说注
A、序
周子太极图说以少许文字总摄儒教全部义理(以密为主显密双谈);上承伏羲、文王孔子诸圣,下启宋明迄晚清千年之学术;诚绝作也。惜乎其后诸大儒(二程、张、邵、朱、陆乃至梁、熊、马)皆于图说正旨存在根本误解(在谬合无极太极为一态也,能知周子本义者,唯阳明、龙溪一脉),致令大论妙旨长期以来晦塞不明,郁而未彰。呜呼!真理之行于天地之间,如是其不易也!
辛卯处暑日后学孟庆弗序于河北大学
太极图说包含了儒教全部义理(儒教分为显密,显密各分为修行论和缘起说),也就是说显密的缘起说和修行论,在太极图说里边全部都包含了。它是以密为主、显密双谈,我们下面再解释什么是显密。易世历三古人经三圣,这三圣就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伏羲画八卦六十四卦,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十翼,所以易经是由三位大圣人共同创作出来的。下启宋明迄晚清千年之学术,就是说周子太极图说在宋明理学据有一个绝高的地位,这是宋明学术中最重要的一部论,可以说就是由这部论开出了往后的宋明理学的三大派,所谓理学,心学和气学都从周子太极图说里边开出来的。它上承三圣,把三圣所开示的义理总结得特别精要,然后开出了以后千年的儒学,诚绝作也。这真是绝作,我在写太极图说注的时候,不断发自内心地佩服赞叹,真是写得太好了。惜乎其后诸大儒,皆于图说正旨存在根本误解。这诸大儒就是后面小字所说,二程即伊川明道,张即横渠,邵是邵雍邵子,朱是朱熹朱子,陆是象山,梁是梁漱溟先生,熊熊十力先生,马马一浮先生,这就是宋明理学乃至现代新儒学的主体,他们都对这个图说有根本性的误解。主要的误解就是谬合无极太极为一态,或者说是把无极取消。能知周子本义者唯阳明、龙溪一脉。在宋明儒当中只有阳明和龙溪,对无极太极能够分开。在谬合无极太极为一态这一句后面,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取消了细身。在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这个解释系统里边,细身被称为精灵,就是轮回的主体,而这些大儒二程张邵朱陆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取消了细身,否认有轮回。这是两个有连带关系的错误,一个是并无极太极为一态,另外一个就是取消细身和轮回。而阳明龙溪,这两个错误在他们那里都没有,能知道无极太极是两态,而且知道太极是一人一个,所以也不取消细身,承认有轮回。龙溪明确承认有轮回,阳明也要了生死。我们下文就会看到,龙溪的全集里面有明确承认轮回的说法。最后我就感叹,真理在天地间能够通行真是太难了,这么重要这么精深的论著,可是得到的主要是误解,能够正解的渺乎其少。我们看,二程张邵朱陆,这不就是宋学的主体吗?梁熊马则是现代新儒学的主体(现代新儒学第二代三代乃至四代诸人于此问题谬解更深)。好在阳明龙溪还有正解,如同黑暗中的一点亮光。
B、总说
(a)显密
显密乃对儒教之判释。一部儒教可分为显教与密教:显教系做人之教法,以尽伦尽制为极则,当佛教之人乘;密教系上求之教法,以见性了生死为目标,当佛教之一乘。显教可再判为内圣学与外王学二门。儒教以显教为大路,常途六经皆显教也。密教涵于显教经论之中多引而未发也。
这是我们对儒教的判教。一部儒教可分为显教和密教,这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是对儒教特质的一个重要澄清和揭示。如果不做这样的区分总觉对儒教难以把握,就是因为它把高和低的两种教法混在一块儿了。你觉得它是做人的教法,可是它里边又有很高深的指示;假如你以为它是像禅宗那样的明心见性的教法吧,它讲的又大体是做人这种很平实的道理。所以用一个东西把握不住它。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显密。那么显教,就是这种平实的做人教法;密教就是像禅宗那样的明心见性、了生死的教法。显教是儒教的大路,是经论的主体。而密教说得很少,只在有些地方露出那么点意思来,引而未发。这样才能将一部儒教的性质把握到位。你把它讲成全是做人,或者全是明心见性都不对。那历史上对儒教的认识主要就是这两种。把儒教讲成做人,以佛教中人对儒教的看法为主,比如说把儒教的五常配佛教的五戒,以为儒教就是相当于佛教的人乘,其实就是把儒教理解得很低。儒教中的人可能就不大愿意,他们就容易理解得过高。我们知道佛教当中有一乘、三乘、天乘和人乘。人乘讲五戒,天乘讲十善,三乘讲戒定慧,一乘讲见性了生死。佛教中人把五戒配五常,儒教被放在佛教最初的位置,这是佛教中人一贯的对儒教的理解。那儒教的人就不愿意了,于是以马一浮先生为代表的儒家就说,吾儒是圆教,佛教还有藏通别圆,儒则是纯圆。这下高多了,比你们佛教还要高。这样说问题也很大,因为儒教讲得多的毕竟还是做人的教法,说它有一乘可以,说它全是一乘那显然就太牵强了。所以必须按照我们的判教,将儒教区分显密,才能对儒教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b)题解
图与说皆首以无极,而名太极者,则以旨在顺流而下显示缘起,太极则缘起之枢纽也。若希夷先生之图其旨在逆流而上显示工夫,则名无极焉;无极系工夫之终向故也。
我们把希夷先生这个图与周子的图对照着看一下。希夷先生这个图名无极图。详见图4-3。无极图取的是从下往上这个方向,而周子太极图取的是从上往下这个方向。前者是逆流而上显示工夫,这是一层一层的道家工夫,比如玄牝之门,就是找到入手的地方了。周子这个是顺流而下显示缘起,揭示从本体到万物都经过哪些层次。两者一逆一顺,每一层全都有精深的对应。最下一图希夷名玄牝之门,周子名万物化生;牝门是什么呢?就是女阴,人和动物都是从此生出。那么玄牝之门就是宇宙之女阴,天地万物都是从此而出生。所以玄牝之门正好对应万物化生。第二图练精化气,周子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正是精的层次。同一个精,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前者就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后者就是炼精化气。在这一个层次的道家工夫,还有男女的区别。再往上就没有男女的区别了,比如在炼气化神的阶段就已经没有男女的区别了。在精的层次上男女有区别,就是说男的和女的这个层次的气脉系统不一样,这正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标之义,所以在炼精化气层次男女所从事的功夫也有不同。五气就是五行。坎和离一合,外边的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就进入太极的境界。离就代表阳动,坎就代表阴静,正好是一来一去一顺一逆,是对应的。炼神还虚,把这个太极再练没了,复归于无中心的境界,就是无极。这是从太极还归于无极,顺着说就是无极而生太极。所以正好一顺一逆,还是对应的。每个图都是对应的。所以希夷先生的这个图画得太精深了,而周子对这个图的理解也非常精深,他能够把它理解透了然后做新的发挥,把它从一个讲功夫的图改成一个讲缘起的图,这太了不起了。我们也没必要一定要说它是周子自己画的,他能够把这个图看透了然后改成一个讲缘起的图而且对应得这样精深,这个智慧已经是太高了,真的是不能不佩服!
所以两者重点就不同了。希夷先生这个图就体现了出世的、追求无的宗旨,所以他这个图的名字叫无极图,以先天未画这个层次为题目。而周子的图体现的是世间法的有的宗旨,用以说缘起,所以他的图就标名为太极图,以第二级为它的名字,这个已经是有了。希夷先生的图重在求无,而周子这个是重在诠有,说这些有是怎么来的。所以他就用作为缘起枢纽的太极来作它的名字。你看他全都给改了,改得非常恰当,除了每个小图的名字和注释他给改了以外,他把整个图的名字也给改了,改得都非常好。总之他改了以后体现的就都是顺流而下显示缘起的有的宗旨。
(c)纲领
太极图说之纲领即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万物之法界五级缘起结构也。以图表之,则第一级无极当未画之白纸,第二级太极当第一图,第三级阴阳当第二图,第四级五行当第三图,第五级男女万物则当第四、五两图也。若详说之,则以上之法界五级系超时间之亲因缘缘起维度密教缘起说;于四五两图中尚隐含有一时间中之增上缘缘起之维度显教缘起说,即第五级中父母子女祖先后代生生不息之维度也。
下面这个图(图4-5)是我对太极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我发现太极图里含有两个维度的两种缘起。我们注意到这四五两图在法界五级当中是一级,它用了两个图表示同一级。前面都是用一个图表一级,可是为什么最后用两个图表同一级呢?这不是多余吗?其实不多余,我最后终于发现,这是另外一个维度,用这两个图表时间中的一维。上下是超时间的维度。就是说,每一刹那,我们的肉身与环境都是从无极这里支持出来的。也就是说,上帝时时都在创造。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里的万物包括我们的肉身,都需要上帝的时时创造来维持。不是说上帝一下子创造完了他就不管了,然后就让世界自己去运转了。不是那样的!所以在这个超时间的维度上,我们每一刹那的现象都从无极这里出来。详细来说万物化生那个圈之上也应该有与前面同样的三个圈。这就表示每一刹那的现象都是从无极而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圈表祖先,万物化生一圈表子孙,所以不管祖先还是子孙都是发源于以上四级,这样就有了两个维度和两种缘起:一个是超时间的维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前者是亲因缘缘起,后者是增上缘缘起。这样解释是不是非常好啊?就我所知以前是没有的,我估计应该是我独到的发现。
(d)渊源
五级说之渊源则有:
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纬乾凿度:“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父母子女生生说显教缘起说之渊源则有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一段。
前面那些五级说的渊源都已经讲了,这时间中维度的显教缘起说,它的渊源来自于序卦传的这段话。我为什么能参究出这两个维度,跟我以前已经认识到儒教有显密两个缘起说有关系。我早就发现,序卦传这段话就是儒教显教缘起说的根据。后来我就意识到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对应的就是序卦传当中这段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这段话,这样我才悟到了它其实是隐含着的另外一个维度。
(e)词义
尚需留意者,太极图说非泛论象数,而在以象数说缘起;故文中之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已非普通象数语言可有极灵活之义指,而乃系有固定之所诠,即确指缘起诸级也。如象数语言中一物一太极,与此文中万物各有一太极之含义即大大不同。彼则物可指任意一法,有情无情甚至时间等均可,太极之义则随处而变(见性命圭旨太极发挥一节),此则万物仅指有情,太极则唯指法界第二级之第八心王自证分也(见七大缘起论3.1节)。
上次我们讲到了《太极图说》注的总说。在前边我们讲了五级说的文献,就是那三个文献是主要的,一个是孔子在《系辞》里面所写的那句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还有一段是《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下面还有“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后第三段就是《易纬干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这是主要的三个文献,是《太极图说》这五级说的三个渊源。我们对这三个渊源做了会通,然后也把它跟这个《太极图说》的五级做了会通。这些知识大家可能都不是很熟,所以大家下去再仔细把我这个讲义再研究研究,如果你有什么不懂得可以来问我。
下面我们就接着讲《太极图说》注文本身。我请一位同学念一下,路晓亮,你来把大一部分念完。
这里边我就在强调,象数语言跟跟形上学科学语言的不同。前者就是一个宇宙代数学的语言,它可以由这几个词来套所有的东西,不仅仅是有实物的法,连时间都可以套。从性命圭旨中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象数语言中的无极太极阴阳的用法,它是很灵活的,连时间都可以配。
人皆知太极在未有天地万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万物,各有太极具焉。太极有时候、有真种。未有天地万物之太极在戌亥二会,有此二会,太极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极在九月、十月,有此两月,太极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极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极斯有一月造化。每日太极在戌亥二时,有此二时,太极斯有一日造化。一时太极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极斯有一时造化。
动物太极在宿蛰孕字,植物太极在归根结实,人身太极在晏息、窈冥、交媾、结胎。
——《性命圭旨•太极发挥章》
这就是象数语言太极的用法,这时可以指时间,这样太极的含义就随处而变。无极、阴阳、五行都依此类推,都可以配到时间空间乃至有情无情的结构关系当中去。若是用为形上学语言,那就不是灵活的了。在这种用法中,无极、太极、阴阳、五行都有一个确定的所指,就是指法界五级当中的某一级。无极就指第一级,太极指第二级的第八心王自证分,这是用佛学名词来说,若用乾凿度当中的名词,就是太初的那个状态,总之就是有确定的所指了。象数语言是灵活的,而形上学语言就是固定的。我们要把阴阳五行这套象数语言给它固定下来,就得用佛学或者儒学当中其它固定化的名词来跟它相配,否则的话它还是捉摸不定。比如太极我们说它一定是指法界第二级,一定是指太初,一定是指第八心王自证分等等。给它固定下来后,我们讲形上学才好讲。可能太极图说用象数语言也是出现各种误解的一个原因,因为它不固定,各人就有各人的一套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总是那么圆滑,定不下来。这套象数语言本身太灵活了,在用它讲缘起的时候这也是一个缺点,它让人捉摸不定。所以我们把印度的学术和中国的象数语言结合起来,就是可以相得益彰。印度唯识学的语言非常固定,我们用它来跟象数语言配起来,就可以把这套中学的缘起说讲清楚了。这样,印学可以补中学过于灵活的不足。反过来说,中学也可以补印学的不足。印学那套语言都是太固定了,假如把阴阳五行这套语言引入他们那个领域,也可以帮它变得灵活起来。这样灵活和固定就成为中道,就完满了。
——孟晓路 《佛学与西学》
(转载请标注作者及版权)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